海洋预制菜,以海洋水产品为主要原材料,如鱼类、虾蟹、贝类、藻类等,结合各种调味料,在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卫生条件下,预先经过切割、腌制、烹饪、冷冻或冷藏等预处理程序,成为市场所青睐的半成品或成品菜肴。
海洋预制菜产品不仅方便快捷,易于储存和运输,而且能够显著减少餐饮业和家庭厨房的加工环节,极大地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在我国,海洋预制菜产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个重要集聚区。例如,大连市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政策支持,积极构建万亿级海(农)产品预制菜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
与此同时,山东省威海市通过海洋高科技产业园这一平台,大力发展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此外日照、青岛以及福建省、广东省等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海洋预制菜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大连发展海鲜预制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211公里的海岸线横跨黄渤两海,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北纬39°线生产的丰富优质的海产品,是大连做预制菜非常好的食材。另外,大连有非常雄厚的海产品加工基地,是世界海产品的集散地。
雄厚的产业基础、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强劲的生产加工能力,大量的科研院所以及完善的冷链物流配套及营销体系,让很多大连预制菜企业率先跻身全国头部梯队。
目前,大连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已形成以扇贝类、虾蟹类、参鲍类、海藻类、鱼类、鱼糜类、畜禽类、面点类八个系列产品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体系,主要生产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预制菜食品。
去年12月22日,2023中国(大连)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在位于金普新区的大连预制菜产业园启幕,“预大连·鲜世界”,在大食物观背景下,预制菜产业被赋予巨大发展空间,大连抢抓“新风口”、竞速“新赛道”,提出打造“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
青岛,作为山东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青岛海洋预制菜产业的产值占山东海洋经济的三分之一,可见其地位之重要。而更让人振奋的是,青岛入选了“2023智造预制菜·新锐城市50强”榜单,成为唯一北方沿海城市,彰显了其在预制菜产业中的强势地位。
作为海洋之都,青岛加工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口碑积累和经验优势明显。青岛现有国家级海洋牧场18处,位居全国第二。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正式运营、累计收获1000余吨高品质大黄鱼;国家“深蓝1号”网箱首次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在鲁海丰、浩源等海洋渔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青岛有300多家企业从事海洋产品生产加工,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养殖、捕捞、仓储、生产加工、销售出口全产业链。
作为青岛海洋预制菜的代表性企业之一,青岛浩源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海洋预制菜品的研发与生产,其裹糠鱿鱼圈作为爆款产品,每年有大量出口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受到当地家庭的喜爱。
此外,青岛万福集团、青岛鑫海丰食品、青岛国信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青岛海洋预制菜产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不断创新、提升品质,为青岛海洋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日照,这座位于山东半岛南翼的海滨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特别是贻贝产量全国第一,中国对虾、两城虾皮、霸王鞭刺参、西施舌、大竹蛏等水产品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日照的海洋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日照的海洋产品加工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口碑积累和经验优势明显。在美佳集团、荣信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日照市的海洋食品产业已经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形成了养殖、捕捞、仓储、生产加工、包装标识、销售出口一二三产业融合,养殖捕捞——初加工——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这为日照市发展海洋食品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据统计,日照市从事海洋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达200多家,水产品总产量超过50万吨,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日照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日照市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八条政策措施》,以支持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创新乏力等问题。
广东是我国水产总产量第一大省,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水产品总产量约为923.85万吨,居全国第一。
作为预制菜产业聚集地之一,广东在全国预制菜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在《2023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广东预制菜产业指数排名第一。
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成熟的产业链,广东省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海洋水产预制菜方面。众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产值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包括即食海鲜、冷冻调理品、海鲜料理包等。
省内已涌现出如国联水产、恒兴水产、顺欣海洋渔业集团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产品研发、加工技术、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领先地位,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此外这些加工企业以前以出口外销为主,水产品加工发展已较为成熟,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广东恒兴出品的“一夜埕金鲳鱼” 图片来源于 | 网络
目前,预制菜的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广东预制菜企业积极把握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挥海洋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智能化、信息化等优势,提高海洋水产预制菜等在RECP的市场占有率。
2022年,广东省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旨在通过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完善产业链条、培育示范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全面提升预制菜产业水平,其中包括对海洋水产预制菜的支持。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东预制菜产业注重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提升装备技术水平,确保海洋水产预制菜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和新鲜度。同时,鼓励企业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扩展国际市场。
海洋经济是福建“四大经济”之一,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绘就开放融通共建共享的美好画卷,福建正与世界携手将向海之路走得更远。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的行业规模约为4196亿元,其中,水产预制菜规模预估1047亿元,占预制菜规模的25%。
2022年福建全省水产预制菜产值达200多亿元,占水产品加工产值的20%,整体水平位于全国第三。
从传统的活鲍、冻鲍、干鲍,到时尚的鲍鱼罐头、鲍鱼预制菜、超低温冻鲜鲍;从烤鳗到充满创意的全鳗鱼宴,从鱼糜制品到酸菜鱼,从干渍海带到脆嫩爽口海带苗……福建海洋水产预制菜产业迅猛的发展势头让人赞叹。
自2022年以来,福建的水产预制菜一直在“苦练内功”——鱼丸有了团体标准,产值超百亿元;佛跳墙拥有了佛跳墙预制菜标准,成为水产预制菜行业首个有标准的预制菜;出台《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规划在福州马尾、连江、福清,漳州东山、诏安,宁德蕉城、霞浦、福鼎,莆田涵江,平潭等地发展以水产品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