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肉被除名,预制菜还能吃吗?行业资讯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报道了安徽省阜阳市梅菜扣肉预制菜产区的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的新闻。

图丨图源网络
槽头肉不能吃,但是预制菜被拉下水。我们对于槽头肉的恐慌,为什么转嫁到了预制菜产业上?新品略财经认为,这次事件直接冲击整个预制菜行业,极大降低行业信任度。
但是“现炒菜”中也不乏槽头肉的身影。早在2000年初,民间一直流传着“淋巴肉做包子馅”的传闻。无论是现炒还是预制,我们都应该抵制的是槽头肉,那么为什么我们对预制菜有这么大的敌意呢?当我们面对预制菜时,我们在害怕什么?
最让人担心的:商用预制菜
预制菜更多主要供应B端餐饮渠道,供应饭店餐馆。
预制菜节约了成本,加快了出餐速度,保证了出品味型统一。
本着这样经济性的原则,预制菜目标是把成本降到最低,低成本的食材马上进入了低端预制菜的视野。为了赚钱,黑心预制菜厂的老板们冷静地思考利润最大化的方法,与没有感情收割机器无异。
预制菜唯一需要厨师操作的是加热,而只有凉了的剩饭剩菜才需要加热。当食客花着“现炒菜”的钱,吃着廉价甚至有害的预制菜时,人们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419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如果市场淘汰了“现炒菜”,预制菜成为了餐饮市场的主要部分,厨师根本不需要厨艺,消费者们再也尝不出真正的美味。
但是这次出事的,还不是B端预制菜产品。
偏偏出事的:零售预制菜
预制菜最近两三年才大力拓展C端市场,纷纷涌进线上线下一线市场。2019年,预制菜涌入了公众的视野中,2021年,预制菜成为居家常备的物资,2023年被称为“预制菜元年”。预制菜产业飞速发展,即将打开校园市场。但是预制菜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名声也每况愈下,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状况频发。而今年3·15晚会上曝光的梅菜扣肉,就是供应C端市场的商品,碗装梅菜扣肉的曝光影响了整个C端预制菜产业。

图丨图源网络
梅菜扣肉在电商平台纷纷下架,我们对预制菜的信心不足。现在我们的社会普遍面临着一种信任危机,虽然我们不会担心大桥忽然倒塌,但是我们不敢吃预制菜。消费者看不到预制菜背后的加工程序,看不到预制菜的食材原料品质,看不到预制菜中的食品添加剂。人类害怕未知,也害怕被欺骗,害怕把生命健康托付给看起来不可信的预制菜。
除了经济性,预制菜的另外一个原则是效率性。加速社会中的消费者,不能等待超过30分钟的配送时间,也不愿意吃味道寡淡的家常菜。预制菜的背后,不仅是现代社会带来的标准化,也是中餐在面对逐渐加速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快的生活工作节奏时,必然性的内卷。
越来越多的食物消失在消费市场中。2022年,3·15晚会曝光了土坑酸菜、脚踩酸菜的食品安全问题,超市货架上的老坛酸菜面逐渐消失;今年,3·15晚会曝光梅菜扣肉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下架碗装梅菜扣肉等相关商品。这次我们希望的,应该是所有不合格的预制菜下架,而不是让梅菜扣肉和预制菜消失。
免责声明:1.饮品报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饮品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饮品报www.yinpinbao.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饮品报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yesreal或QQ1592055865。4.饮品报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饮品报微信号